图片
【原文】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1],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2]。”
【注释】[1]罟(ɡǔ):网的总称。擭(huò):装有机关的捕兽木笼。罟擭陷阱,这里比喻利的圈套。
[2]期(jī)月:一整月。
【翻译】孔子说:“人人都说:'我是明智的’,但是在利欲的驱使下,他们都却都像禽兽那样落入捕网木笼的陷阱中,连如何躲避都不知道。人人都说:'我是明智的’,但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也不能坚持下去。”
【思想】人们不能避开灾祸,是因为不懂得中庸的道理。事实上,陷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中庸也是可以长期坚持的,这些人们都明白,关键还是看人们怎么做。
【解读】自作聪明,不知避祸
图片
其实还有一类罗网与陷阱,是他们自己为自己编造和挖掘的,更准确地说是他们的“聪明”为他们挖掘出让他们一败涂地的陷阱。
“淹死的人都是会水的”,虽然话俗却理不俗,其实可以说是对中庸之道的一种比较通俗的解释。这些人不懂得谦虚谨慎,秉持中庸,而自以为是,自命不凡,不懂得什么叫作适可而止,最后,自己酿的苦酒,还得由自己来喝。那些所谓会水的人,自认为自己水性高超,无论多么深的水池塘都敢下,多么急的河流都敢游,别人不敢尝试的游法他们敢游,结果会水还不如不会水,白白丢了自己的性命。
然而,我们也许会问,那些人为什么要自作聪明呢?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其实都有一种被别人认可、被别人尊重,甚至被别人赞美的渴望。这种渴望,也是我们发奋图强,不甘人后,努力去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目标的动机之一。这种渴望,如果我们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它就叫作进取心;如果给它取一个难听的名字,它就叫作虚荣心。拿破仑大帝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惊世骇俗的话,他说:“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催人奋进、建功立业的,除了虚荣,还有何物?”
图片
辨别众理以求道
既然自作聪明等于是自掘坟墓,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为人处世呢?在为人处世时,我们应该奉行什么样的法则呢?有没有一门学问和智慧会让我们在这些现实问题上不再茫然不知所措呢?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看到那些自作聪明之人,最终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落得一个悲剧下场时,我们也许会不由自主地在内心里问自己这些问题,往往想寻求一种现世智慧,来作为我们的思想源泉,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待人接物,如何为人处世。也许我们会穷尽许多大师给我们提供的处世法则。
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了中庸之道,并深深领悟了它所蕴含的思想和智慧,那么,你就不会再感到迷茫了,你将会有一种如同“醍醐灌顶”的喜悦和快感,似乎自己苦苦追寻的问题终于找到了答案。
汉武大帝曾经在分析了众家学说之后,听取了董钟舒的建议,罢黜了百家学说,而单单尊奉儒术。
也许我们在经历了各种思想的冲击和洗礼之后,最终会做出自己明智的判断和选择。在大浪淘沙之后,才看到沙滩上的那一块真金,那就是中庸之道,这门大智慧、大学问所闪烁着的智慧与思想之光。
而那些自认为聪明之人是看不到这种大智慧所闪耀的光芒的。他们看什么问题总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他们学什么,也总是“只看到海边的沙砾,而看不到闪光的金子”。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的智力并不差,可以说高于一般人。可是他们生活了一辈子,却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去和别人打交道,结果往往在生活中不能够顺风顺水。
其实只要正确地去面对生活,把中庸之道作为自己的处世法则和人生哲学,人生就会顺利很多。在你感到困惑时,它会告诉你怎么样做才是正确的,怎么样做是不可取的。另外,如果你真正领悟了中庸之道的深刻所在,你的思想境界、人格修为也会有明显提升,面对人生百态、生死荣辱,也许你会看得更加淡然。因为你跳出了那个狭隘的圈子,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待人生中所遇到的一切,那时,你会真正地像那些贤人君子那样,做到“去留无意,宠辱不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易倍策略-配资股网-炒股配资手机版-股票如何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