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演绎“上海女人”形象的两位女演员,无论是孙俪还是马伊琍,都堪称代表人物。她们不仅都是上海人,也都拥有深厚的演技,然而她们对上海话的掌握和角色的诠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和层次。
从近几年的作品来看,尤其是《蛮好的人生》中的孙俪与《繁花》中的马伊琍,你会发现——孙俪的演绎更多的是“姿态”,而马伊琍的表演则更具“味道”。这种差异并非贬低谁高谁低,而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区别:谁的角色更像,谁的表现更真实,这一点不言而喻。
先来说孙俪。她在《蛮好的人生》中的胡曼黎,是一个典型的保险销售员,穿着高跟鞋、在陆家嘴的写字楼里游走,话语间带着沪普口音,时不时还挂上一句“有钞票不赚,猪头三”。她扮演的上海女人带着一股精明和做作的气息,仿佛每一举一动都在刻意展现“精英”的模样。孙俪的演技没有问题,尤其是在情感爆发的戏份中,她的表现非常到位——无论是咬牙切齿的哭戏,还是在市场上与摊主讨价还价时的果断与狠劲,都一丝不苟。但问题在于,她的表现过于“知道怎么演”,每个细节都像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棚景,从名牌咖啡杯里的团购饮料,到穿着高跟鞋走进市场去砍价,都透露着一股“表演感”。孙俪演的是一个“演得很像”的上海女人,但她的胡曼黎,给人一种“外地人模仿上海女人”的感觉,虽然不假,却也不深刻。
展开剩余72%再看看马伊琍。在《繁花》中,马伊琍饰演的玲子,不仅仅是在说台词,她的每个眼神、每个语调都完美呈现了一个典型的上海女人。玲子那种带点撒娇、带点挖苦的沪语腔,轻轻一句“阿拉懂哒”,足以把旁人搞得晕头转向。马伊琍的表现,仿佛让你不由自主地相信,这个角色真的是从上海的石库门里走出来的。她演的不是“精明”,而是“精明”已经深深植入骨髓,浑然天成。她不需要用大段的台词或复杂的情节去堆砌设定,一个简单的眼神,一句轻描淡写的话语,就能让你感受到她的角色蕴藏的复杂情感与生活智慧。玲子那句“有生意就有命根子”,通过一丝不苟的语气和语调,完美展现了老上海人的世故与精明,直接进入你的心灵。她的角色不仅仅让你“看懂”了,更让你“记住”了。
这两位演员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他们的表演上,甚至在生活中也有所体现。孙俪和邓超的婚姻,像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合作,彼此的形象互补,家庭生活也像是品牌运营,讲究战略与调性。孙俪在采访中,总是充满理性和目标,她常说:“我不想在角色里重复自己,我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虽然这些话没错,但从她的言辞中,你能感受到一种刻意的“完美感”,几乎像是一篇精心编排的短视频文案。
与此不同,马伊琍在面对生活中的波折时,更加低调、真实。她经历了婚姻的变化,也曾面临舆论的压力,但她很少在人前塑造什么“完美形象”。马伊琍的生活态度更为沉稳,不需要用话语去证明什么。她在《我的阿勒泰》中素颜出演一位草原寡妇,演绎的艰辛与疲惫都清晰地写在她的脸上。观众看到的,不是马伊琍在演戏,而是她似乎真的生活过那段人生,带着岁月的痕迹和真实的情感。
正是这种生活的积淀,赋予了她角色的深度和真实感。她演的“上海女人”,更像是我们身边的那些人——楼下的街坊阿姨、茶馆里的老板娘、书店里永远自信从容的女子,仿佛她就是从这些街区走出来的。你看完她的表演,会不由自主地感叹:“她怎么还没得影后?”
这两位演员的差异,正如一杯茶与一杯奶茶的对比。孙俪更像是那种装饰华丽、加了厚厚奶盖的奶茶,前几口喝起来有惊艳感,但渐渐失去了后劲。而马伊琍则像是一壶沉稳的老茶,开始味道平淡,越品越有回甘,越喝越香。她的表现,是浑然天成的,不需要太多技巧修饰,仿佛她生来就带着这股“上海女人”的魂。
所以,最终你会发现,孙俪的“上海女人”更多是一个人设,而马伊琍的“上海女人”,则是她的人生。你可以感受到孙俪的努力与拼劲,但马伊琍给人的却是生活的厚重与深刻。这种区别,不仅仅是表演层面的,更是气质上的深刻差异。
要问谁更高级,答案显而易见。
发布于:江西省易倍策略-配资股网-炒股配资手机版-股票如何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